梦回考场,五十岁的灵魂仍在答题

璇玑文化 1 0

深夜惊醒,汗湿衣背,我又梦见了考场:白纸黑字的试卷在眼前铺展,笔尖沙沙作响,时钟滴答催命,环顾四周,黑暗中的卧室渐渐清晰,可心跳仍如战鼓擂动,这已不知是第几次,五十岁的我,仍在梦中奔赴那场永不结束的青春之试。

心理学家说,考试梦是当代人最常见的梦境之一,表面看,它关于未完成的答卷、即将到来的时限或严厉的监考老师,但若深入解析,便会发现那考场实是人生的隐喻剧场,五十岁梦考试,绝非记忆错位,而是潜意识在深夜叩问:你的人生可还有未解的题?是否仍在他人设定的考场里挣扎?那些少年时被植入的“试题”——事业有成、家庭美满、社会认可——可还支配着你的选择?

中年之梦,实是生命智慧的觉醒,年少应试时,我们被训练成解题机器,深信人生有标准答案,而五十岁回首,方知生活从来开卷,且无唯一正解,那些曾令我们恐惧的“考试”,不过是无限可能性的一种预演,梦中焦虑,恰是清醒时刻的反思:我已走出多远?是否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?

梦回考场,五十岁的灵魂仍在答题

中年梦境中的考场常显出奇异变形:找不到教室、看不清题目、钢笔断水,这些细节颇具象征意义,找不到教室,是对人生方向的再确认;看不清题目,是对生命意义的重新思索;钢笔断水,则是表达方式的困顿与更新需求,所有这些,都不是失败的征兆,而是成熟的标志——灵魂不再满足于机械答题,开始质疑考卷本身的价值。

如何与考试梦和解?首先须认清:人生不是考场,而是旷野,五十岁应当拥有“破卷而出”的勇气,那些他人制定的评分标准,早已不该是衡量自我的尺度,其次要明白,梦中焦虑常源于醒时的未竟之事,或许是一直想写而未写的书,想学而未学的技能,想改变而未改变的关系,这些悬而未决的愿,化身为梦中未答的题。

我最深的领悟来自一次梦境转折:在那场重复的考试梦里,我第一次放下笔,抬头问监考老师:“这场考试究竟谁出的题?为什么我必须参加?”梦中的老师褪去严厉面具,竟对我微笑颔首,随后整个考场如雾消散,醒来那刻,我豁然开朗——人生最大的突破,就是意识到自己有权拒绝回答错误的问题。

五十岁仍梦考试,不是可羞之事,而是可庆之兆,它证明我们的内心仍在成长,仍在回应生命的召唤,那些试卷不过是灵魂寄给自己的信,提醒中年的我们:生活不在标准答案里,而在自我定义的追求中;成功的标准不应由世界制定,而应由自己书写。

今宵若再入考场,我或将从容提笔,在试卷空白处写下:此题我已用半生解答,我的答案就是我的生活本身,然后交卷离场,推门见月光如水,照亮前方非任何考试所能涵盖的自由之路。